新闻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四个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首府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2021-03-17 09:23:38来源: 北方财经网 编辑:

“十四五”开局之年,呼和浩特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市”而动,顺“市”而为,以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公平竞争环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四个维度为出发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三个高位”,加快市场准入改革落实速度

一是高定位,在目标上“走在前列”。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便利化,加快构建企业开办“全链通”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年底前再推动落实广告、计量等市场监管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开“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提升“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比例,推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施一个标准“管”准入,对企业登记标准(名称、住所、经营范围)、企业办理流程(开办流程、注销流程、规范事权)、企业办理模式(线上全程无纸化登记和线下“示范服务专窗”)等内容予以规范,解决登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推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二是高站位,在机制上提供保障。积极争取市场监管总局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支持,探索开展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试点。三是高档位,在行动上雷厉风行。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式监督”,通过蹲点体验,感受行政审批业务流程的速度,开展走访调研,解开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症结,进行起底摸排,厘清影响干事创业热情的责任。着力打造企业发展“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高效直联直通服务体系,打通为企业救急解困服务的“快车道”。

二、聚焦“三项举措”,加深事中事后监管厚度

一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梳理完成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凡是列入联合抽查事项,原则上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二是申请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试点工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结合起来,探索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分类管理,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引导消费者和企业合作方根据信用程度评估消费风险、商业合作风险。三是要进一步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惩戒的实际执行力度,不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对失信主体坚决依法依规惩治,以强大的约束力和震慑性使其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自觉守信。

三、围绕“两项针对”,加大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强度

一是针对非公经济面临的发展阻碍问题,采取加强培训等措施,对标先进地区,督促指导各旗县区政府、各委办局按要求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应废尽废、应改尽改”,对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要严格审查。二是公平竞争审查方面,针对各部门对此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采用“抽查+通报”的方法推动各单位真抓实干,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四、着力“五大要点”,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温度

一是依托“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线下平台,高标准建设集知识产权登记受理、政务服务、保护维权、运营服务、转移转化、大数据服务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厦。二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县(市、区)、园区建设。整合呼和浩特地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克服目前知识产权服务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瓶颈,创造性的开展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三是进一步优化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和PCT国际专利扶持激励政策,持续提升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四是与司法部门对接,逐步健全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和纠纷多元化救济渠道衔接机制,推动呼包鄂乌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保护机制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专家智库及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指导服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线索查办力度,落实重大案件联合查办、行刑衔接机制。五是与金融部门加强沟通对接,依托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更大成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六是深入实施“质量管理+品牌培育”工程。在武川县、和林县开展“肉苁蓉等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分别以黄芪和肉苁蓉为重点品类,围绕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注册认证要求,依法加强对试点物质全链条的监督管理,推动其尽快完成注册,培育形成区域公用品牌。






1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