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为全球治理架起桥梁

2016-04-25 09:22:06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

【中国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是首次由非西方国家担任世界首要的国际经济合作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主体之一的主席国。】

    在过去数年中,国际事务一般通过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一个聚焦于地缘政治,特别是这样一个问题——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重新分配的时代,大国关系将如何演变?另一个考虑的则是全球治理框架——现有的正式及非正式机制,是否有足够手段和能力来管理复杂的全球挑战?

 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在全球治理和大国关系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最基本的方面来说,G20为主要国家如何解决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挑战,设置了一个基调。

 中国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是首次由非西方国家担任世界首要的国际经济合作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主体之一的主席国。由于放缓的中国经济是整体放缓的全球经济动态的一部分,中国任主席国或者说G20议程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时点。因此,它提供了一个反映地缘政治和全球治理以及未来道路的机会。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过去的25年,国际体系以其共赢的经济结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这个秩序现在正受到挑战和威胁,它正在被侵蚀。我们面临着双输(lose-lose)的国际体系崛起带来的风险,包括了大国间安全关系的恶化,以及国际合作基本结构的崩溃。

 这可能是最坏的一种情况,但却又是合理的。各国必须警惕这一结果的出现。尽管老牌大国和所谓的新兴国家(显然,中国就是一个)可能对国际秩序的内容持不同观点,但追求密集的协商、参与辩论和对话,对各方都利益攸关。重要的是各方能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在保留现有秩序关键要素的同时,也能引入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变化,从而确保这个秩序不会崩溃。

 这类谈判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上演。日本将于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前担任G7主席国,一些重要的问题将被关注。G7作为一个陈旧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全球问题管理手段,仍然聚焦于全球经济,但越来越多着手处理贯穿各领域的问题和安全问题。G20是更新的一种多极手段,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通过它达成合作——但目前为止,成员国们仍把讨论聚焦在经济问题上。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政治和安全问题进入了G7和G20的日程表。尽管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涉及有关叙利亚危机议题,但政治和安全问题依旧不是议程的组成部分。不过,正是这些议题形成了大国政治和全球治理图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我们才发现自己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水域。西方尤其是欧洲和俄罗斯之间越发紧张,正如东北亚的冲突愈演愈烈。

 这些不是但应该是G20正式议程的一部分。尽管很多经济学家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我还是认为G20不涉及这些紧张的安全问题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它关注经济问题,因为会带来利益共享和进步,这无可厚非。但历史告诉我们,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困难而紧张的问题会导致两种情况:要么这些问题在一个可信的论坛上得以解决,要么紧张局势升级演变成冲突。没有第三种选择。此外,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双边解决,而必须在多边论坛上处理。

 2016年日本将在G7讨论南海问题——这并不是理想的情况,因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并不在场。尽管如此,G20拒绝接受安全问题,还是使得各国失去了一个包容性的论坛去解决它们紧张的安全问题。当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但它其实是个危机解决手段。我们应该建立政治关系,让领导者参与防止大国冲突,这一切在联合国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但却可以在G20实现。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能源政策方面,一个更优的动态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巴黎气候协定被认为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大突破。要了解它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国关系。真正打破了陈旧和低效谈判的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之间达成的协议。他们在短期气候污染物方面的契约使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政策得以转型,最终在巴黎达成了更广泛的协定。

 为什么中美关于气候变化的协定会利于巴黎气候协定?中美没有强加一个框架,也没有坚持特定的程序或设置一系列规定。它们做的只是领导。它们率先行动,吸收了成本。这是大国政治和全球治理关系的本质。

 大国地位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程度的自治。为此,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避免了更多的多边规定,其他国家也可能渴望这种地位。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国地位也意味着率先行动来解决棘手的全球挑战以及吸收成本的责任。这就是大国如何通过全球治理框架从而进行领导。当今的世界,全球治理比以往更多极,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共担首先行动并吸收成本的压力。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保持相对稳定但又能不断适应国际秩序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它有能力应对全球挑战并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6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