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华媒:中国经济值得世界投下“信任票”

2016-04-20 10:28:48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再次确认了今年中国经济取得“开门红”的现实。全球市场长舒口气,西方媒体承认“趋稳”,摩根大通等国际机构上调预期,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似乎又“回来了”。

说信心“回来了”,也就意味着曾经“溜走过”——年初以来,一些西方机构和专家高调质疑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老套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加上新流行的“中国拖累世界经济论”甚嚣尘上,一些评级机构还把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为“负面”。西方新一轮“唱衰论”像往年一样不请自到,又同样地,最终被事实证明只是白折腾一场。

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要素正在聚集:与今年前两个月相比,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固定增长投资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提速,新增信贷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3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15年8月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一些国际组织显然也感受到了这股“暖流”。就在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下调全球及美国、欧元区、日本今年增速预期的同时,唯独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为中国经济及其改革转型投出“信任票”。与之类似,摩根大通、瑞信等国际金融机构也上调了增速预期。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弱转强固然值得肯定,但这种过山车式的信心波动也再次提醒我们,考察中国经济,不能简单随着短期或零星的数据起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待这个复杂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有更成熟的心态和更具定力的战略眼光。

看中国经济,首先看整体——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主引擎的角色不会改变。虽然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6.9%,但它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仍超过25%。要知道,中国经济规模如今已超过10万亿美元,每个百分点增量的背后,都代表着上千亿美元的生产、贸易与投资活动。去年,中国对全球石油、铁矿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创新高,中国出境游带动1.2万亿人民币的消费,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支撑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反而成为全球经济必须依赖的稳定锚、动力源

看中国经济,其次看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创新求变的步伐不会停止。从简政放权、建立自贸区,到放活人民币利率汇率机制,实施“互联网+”,再到推进包含一揽子措施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始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结构性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去年,消费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超过60%,服务业GDP占比超过50%,新增就业在经济承压和转型阵痛之际不降反升。中国的结构调整效果初现,增长质量正在提升,中国非但不会“硬着陆”,反而会在更为均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看中国经济,更要看长远——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发展机遇不容错失。中国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的中等水平,内需市场的“金矿”还远未开发。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基础设施仍有大量“短板”,互联网经济、绿色产业正迎来新“风口”,“一带一路”建设将加速推进……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留给世界的机遇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加多元、更有厚度。

当然,转型期的中国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挑战,世界经济面临增长阻力的大环境也不会迅速改观。而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对中国经济从大处着眼,依大势判断,不因一时的涨跌而乱了方寸,不因暂时的曲折而失了信心。当今中国,市场广阔而充满活力,改革意志坚定如一,开放共识高度凝聚,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源不绝。中国经济的希望远大于困难,值得也应当能赢得世界投下一张长期有效的“信任票”。

42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