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1:19:13来源: 北方财经网 编辑:
用户画像信息遭遇强制收集、手机号码被泄露频繁接到推销电话……数字时代,在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方面,人们面临着新风险、新挑战。本期通过一则风险案例,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意识。
案例回顾
保险公司接到客户徐女士的电话,询问自己的理赔进展情况,得知自己的理赔案件正在顺利地处理中,徐女士有些慌了神。理赔人员在与徐女士的沟通中了解到,近日,徐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告知其有一个保险理赔案件因银行卡账户问题而无法打款,随即添加了徐女士的微信,并通过微信发送了一条链接,让徐女士点击链接,在链接跳转的网页内输入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及银行卡号。
徐女士最近正在申请保险理赔,未产生足够的警惕心,在未核实保险公司名字和自己理赔案件信息的情况下,盲目点击了微信链接,并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客户的理赔案件正在审核中,并未到转账支付的环节,随即理赔人员意识到客户可能被骗了,建议徐女士选择报警处理。
风险提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要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不要随意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不要透露给陌生人,遇到侵权行为要勇于维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强密码: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2.谨慎使用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时,要注意隐私设置,并且谨慎添加陌生人。
3.不随意点击链接:避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以防陷入网络诈骗或病毒攻击。
4.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补丁,以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5.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进行全盘扫描。